(導語)近年來,我縣守牢發展和生態平衡底線,利用森林資源豐富、生態環境良好的有利條件,結合農民經營習慣和當地優勢產業,培育具有當地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,闖出一條生態富民路。
時下,縣旴江生態公益林場滿山青翠、生機盎然。在這片平均海拔300米高、面積1萬余畝的天然“林!敝,一個個菌包整齊堆放在樹下,工人們在樹影婆娑間忙碌。
江西省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是一家林下經濟種植及精深加工企業,主要種植林下中藥材崗梅、樟芝及食用菌等。該公司通過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在各鄉鎮建立林下中藥材及食用菌生產基地 7500 畝,吸納周邊 164 戶脫貧戶入股基地,同時為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提供就業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產業發展。
江西省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 謝遠財:我們廣昌的森林覆蓋率比較高,所以我們發展這個林下經濟,雖然說產量比較低一點,但是它品質比較好。經過我們這么多年,林下種植的食用菌那個銷路已經市場上也認可了,我們那個仿野生種植的食用菌呢確實比大棚里的菇好吃,客戶也認可我們林下種植的菌菇。
在林下種植遍地開花的同時,林下養殖也如火如荼進行著。赤水鎮龍水村山清水秀、生態宜人。在該村土雞鴨養殖基地,養殖戶劉水清正在飼喂肉鴨。隨著幾聲“咕咕咕”的呼喚,數百鴨子撲騰著翅膀,爭先恐后從河中、樹下鉆出來搶食。劉水清是該村最大的家禽養殖戶。2010年,在鎮村干部和鄉親們的幫助下,他成立了土雞鴨養殖基地,利用閑置山場在林下圍網養殖,正式開啟了創業之路。
養殖戶 劉水清:在林下養殖就要有森林,沒森林就養不了,我們廣昌林地多嘛。這是個有機循環,(雞鴨)它的糞便又經過發酵,到樹下又是肥料了。對樹木也好啊,樹木營養多一點,也能長得好一點。
劉水清告訴記者,散養在山上的雞鴨,因活動空間大、運動量足,肉質緊實、味道鮮美,深受周邊縣城及福建、湖南等省份消費者的喜愛。如今,他依靠生態養殖,不僅走上了致富路,還將養殖技術免費傳授給周邊群眾,帶領更多人加入林下養殖行列。
養殖戶 劉水清:現在一年出欄大小雞鴨合起來在三四萬只左右。效益還差不多,經濟效益好的年份有幾十萬塊錢吧。(明年)盡量擴大一點,越養越多嘛。擴大銷售,主要銷售這方面要努力一點,把銷售做開。帶動人氣啊,帶動別人多養一點。
近年來,我縣積極探索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實現路徑,在改善全縣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保護上持續發力。充分利用廣闊林下空間,大力推動林下經濟向特色化、規;、產業化、高效化發展,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實現綠色增長和興林富民的重要途徑,為全縣鄉村振興造勢造福。
縣林業局機關支部書記 余輝: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,我們將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堅持在發展中保護,在保護中發展,做好“山”文章,精耕新“業”態,圍繞“山上再造一個廣昌”目標,定位“打造四張名片,培育特色品牌,創新發展模式,帶動萬農致富,實現50億產值”,積極推進產業生態化、生態產業化,促進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,助力鄉村振興。
責任編輯:廣昌新聞網 |
版權所有:廣昌縣融媒體中心 技術支持:江西大江傳媒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:江西省廣昌縣解放北路25號
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: 贛ICP備10007520號-4 贛公網安備 36103002000106號
本站資料未經許可不得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