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西村美麗的荷塘
徽派風格的馬頭墻
□文/圖 晚報記者 袁平
走過五月的芬芳,迎來六月的荷香。 在廣昌,百里長廊到處是蓮花仙子曼妙的身姿,漠漠荷田時而白鳥低飛盤旋、時而荷葉隨風搖擺。而說起最為旖旎的蓮海風光,卻非姚西村莫屬。在那里,青山、碧水、花海,共同勾勒出好一處人間仙境……
5月27日,記者來到位于廣昌縣驛前鎮西南撫河源頭的中國蓮花第一村———姚西村。從高聳的血木嶺淙淙流下的溪水,在村前變成了溫柔的旴江,而正是這清澈的江水,哺育著撫河源頭第一村———姚西村。
剛踏進村里,清新淡雅的荷花香便撲面而來。放眼望去,荷塘里盈盈郁郁地鋪滿了荷葉,其間點綴著或含苞、或盛開的荷花,它們仿佛對鏡描眉的少女,帶著婉轉的笑意,靜靜地述說著自己的故事。
在途中,一路同行的向導提醒我們,雖然這時節來賞荷尚早,卻也有另一番情調。
初夏,在一泓湖水中,荷葉嬌嫩,它正為孕育花蕾而儲蓄著營養和能量。趁多數荷花還未含苞,好好欣賞下普通卻不平凡的荷葉,也是不錯的選擇,畢竟它清涼、幽香。
突然,一陣涼風襲來,荷葉輕擺腰肢,卻驚起了葉下乘涼的白鷺。眼下景象,正如朱自清在其著名散文《荷塘月色》中描寫的那樣:“葉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層層的葉子中間,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,有裊娜地開著的,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剛出浴的美人。”
不過,朱自清當時的心境是對時局動蕩的無限惆悵,而如今,我們卻是滿心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曾經,姚西村也“惆悵”過,但自2006年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,村民紛紛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熱潮中,精心打造自己的家園。如今,姚西村不僅被評為“中國最美鄉村(小鎮)”,還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、觀賞性最佳的蓮花第一村,并以獨特的蓮花美、田園美、綠色美、生態美吸引著成千上萬名生態旅游者前來觀光。
姚西村的新農村建設到了什么程度?一些常年扛著“長槍短炮”的攝影發燒友最清楚:依山而筑的姚西,將臨池的房屋統一粉刷成白色,顯得整潔明朗。一眼望去,與點綴著的徽派風格馬頭墻,構筑成一張仿佛凝固在歷史中的黑白老照片。村前的池塘,漾著蓮海波濤,點點蓮花如繁星閃爍。
在村里,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更是隨處可見:干凈整潔的水泥路,直通村前村后;卵石砌就的三環游步道,蜿蜒于古樟樹簇、亭臺河谷、蓮荷深處;村里還規劃建設了科技大樓、蓮文化展覽中心,完成了姚西排水排污和安全飲水工程;村后龍山啟動了綠化工程和游步道修建工程,建立了松濤園、楓香園、竹園、槐園、香樟園、紅葉石楠園、欒樹園、紅楓園8個種植園,種植樹木11000余棵;涼亭、觀景臺及粉刷一新的房屋、農家樂等等更是不一而足。
今年67歲的姚財敏在這片荷塘生活了一輩子,至今仍種植有4畝白蓮。頗具商業頭腦的他,早在5年前,看著來村里的旅游者多起來后,立馬就經營起了農家樂,一年能收入兩三萬元。“我年紀大了,種植4畝白蓮,一年收入才兩萬多元,還不如經營農家樂呢。”姚財敏說,村里一些能干的年輕人,有的是力氣,種植面積又大,一年純利潤就近10萬元。
從姚西村登山向北,就是撫河源頭血木嶺。無污染的源頭活水,使姚西村的山水面貌呈現出原生態的美。由此孕育出的優質蓮,秀潔圓潤、白如凝脂、味甘清香,可謂“蓮中珍品”。
在村里,最具南方村落風情的是村頭的樟樹竹林。那一片翠竹,幾棵古樹,在驕陽似火的夏日,如一簇綠云,撐起了一方涼爽的濃蔭。一旁,木板圍欄的幾個簡單觀景臺在旺季時總能吸引一批批游客拍照留影。“過不了幾天,就是旅游旺季了,那時,這里早已擺出了新剝出的白蓮、蜂蜜、花粉等特產攤鋪……”姚西村委會主任賴上海自豪地說。
說起旅游帶來的好處,賴上海如數家珍。他說,村莊變美了,來的客人就多了,自然,經濟效益也就顯現出來了。村民姚連英、姚南昌、姚才玉3戶人家每戶空出了4個房間接待游客住宿;村民姚財敏、姚貴寶經營起了農家樂,提供餐飲;還有些村民從事導游行業、經營專車接送游客……
姚西的夏天是美麗的,但它的美麗當然不僅限此。隆冬時節,中藥澤瀉長得蔥籠青綠,在寒風中帶來了一片春意。
聽著賴上海的逐一介紹,記者直道“醉了、醉了”。不過,姚西村也似乎有些“瓶頸”,每年的旅游旺季也就三五個月,但聽村委會的相關干部透露,記者不禁又興奮起來:此處是撫河源頭第一村,自然條件得天獨厚,村里的漂流、觀光等項目均在醞釀與洽談中…… “一席紅妝水中映,細雨漣漪濺波動。輕捻微提羅裙葉,顧盼清風冷香送。”不僅這個夏季,記者今后必定還會再來姚西看一看亭亭玉立的荷花、體驗一把采蓮的樂趣,但最重要的是,還是去看看姚西今后的變化……
責任編輯:廣昌融媒 |
版權所有:廣昌縣融媒體中心 技術支持:江西大江傳媒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:江西省廣昌縣解放北路25號
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: 贛ICP備10007520號-4 贛公網安備 36103002000106號
本站資料未經許可不得下載